创投观察:VC投资人投身实业背后,在投资“间隔年”补上“产业”这一课
过去,一级市场流行“创而优则投”。如今,“投而优则创”的案例亦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前,有媒体报道,原经纬创投合伙人、前班牛科技高管熊飞于近期正式加入飞书,向飞书首席商业官林婵汇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悉,加入经纬创投后,熊飞专注于SaaS、开发者服务、新供应链等领域的投资,曾主导投资PingCAP、北森、七牛、NebulaGraph、太美医疗、小胖熊、盖雅工场、药研社、诺信、易买工品、数篷科技等初创企业。在业内,他被视为国内To B投资的标志性人物,亲身经历了这一领域投资从0到1的发展阶段。
据记者观察,在过去的2024年,多位颇具知名度的VC投资人选择放弃 “合伙人”头衔,投身实业或加入创业公司。例如,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于2024年4月加入茶颜悦色,担任战略负责人。他曾凭借奈雪的茶、百果园、茶颜悦色、WonderLab、三顿半、周黑鸭、曼卡龙等明星项目,跻身国内一线消费投资人行列,被媒体誉为“爆红品牌背后的助推者”。
此外,原金沙江创投合伙人张予彤,辞职后加入了大模型初创公司月之暗面。张予彤为80后,拥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与斯坦福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2011年,他加入金沙江创投,投出了小红书、深鉴科技等明星项目。
事实上,在2014年前后,中国创投业也曾出现一波投资人离职潮。但与当下不同的是,当时投资人离职后,更多选择自立门户,亲自下场捕捉“独角兽”。彼时的中国创投,正处于投资与退出循环顺畅的 “黄金时代”,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商业模式创新项目高速发展,赴美上市的通道也极为顺畅,动辄百倍、千倍的投资回报屡见不鲜。
反观当下,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创投的募资、投资和退出均遭遇巨大挑战,尤其是退出难题,让大部分投资人陷入“投也不是,不投也不行”的窘境。换言之,风险投资行业进入周期性低谷,且这是全球风险投资共同面临的处境。
VC合伙人的相继离职,正是对这种处境的回应。而选择投身实业,不仅是凭借过去丰富的投资经验与视角开启新的发展方向,更是运用多年积累的对产业的判断,向外界展示当前时代的机遇所在。
换个角度看,VC投资人阶段性出走并非单纯是对当前投资形势的 “用脚投票”,也是行业投资“间隔年”的修身养性、强化内功,从而补上“产业”这门课。在风险投资的发源地美国,从事风险投资的多为有实业经验的产业人士。他们拥有做产品、接订单、谈合作、拿融资等丰富经验,因而能更好地赋能被投企业,助力企业平稳度过经济周期。而国内的创投业,尤其是早期阶段,大部分投资人仅有金融背景,缺乏实业经验。
当然,近些年创投机构对投资人的要求标准有所变化,不仅要求高学历、具备深厚学术研究能力,还开始注重人才的产业背景与经验。以熊飞为例,与许多投资人不同,在加入经纬创投前,他曾先后在阿里和腾讯担任产品经理。如今熊飞加入飞书,不仅拥有金融投资背景,还具备产业背景加持。这意味着,熊飞或许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产业不同阶段的认知与实操经验,还能从金融投资、产品商业化落地的角度推动企业的商业化进程。
再从VC投资视角来看,一位在实业中历经摸爬滚打的投资人,更能与创业者感同身受,也就更能赋能投资,以实业经验 “反哺”初入行的创业者。说到底,投资与创业本就是一条双行道,创业者需用投资的商业视角来创业,投资人则要以创业者的方式与之开展合作。
校对:刘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