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动作!明年1月起启用

作者:小微 发表于:2024月12月02日 浏览量:66504

(原标题:央行新动作!明年1月起启用)

央行新动作!明年1月起启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12月2日发布公告称,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央行新动作!明年1月起启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央行新动作!明年1月起启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预计将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时,还将公布2024年1月份以来修订后的M1余额和增长速度数据。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致辞时表示,优化货币供应量统计,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纳入M1统计,并加强对M2等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流动性的监测。


现行M1增速被低估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货币分为流通中货币(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三个层次,M0即流动性最高的“现金”;M1是M0加上流动性稍弱一点的单位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流动性更弱一些的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存款等。


本次修订前,我国M1统计口径仅包括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此前已有部分专家学者表示,我国M1统计口径或无法全面反映居民与企业的现实购买力的情况,存在一定优化空间。


市场一般认为M1是当期经济活动的反映。但今年以来M1增速下行的走势,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等反映经济活动的数据走势有所背离。截至2024年10月末,M1同比下降6.1%;当月PMI为50.1%,处于扩张区间。


此前,部分市场机构和专家学者已关注到M1增速被低估的情况。中金公司研报就曾提出,与M1类似但没有纳入统计口径的资金还包括:居民活期存款、现金管理类产品、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这三类资金都具有类似M1的特征。


随着电子支付快速发展,个人活期存款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同时许多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也都可以随时申赎,这些资金往往类似于计入M1的企业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直接转变为购买力而基本不受限制。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的M1中都包含个人活期存款,美国还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等。


将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此次M1统计口径修订,是在现行M1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本次修订前,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包含在M2中,尚未包含在M1中。


关于纳入个人活期存款,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称,在创设M1时,我国还没有个人银行卡,更无移动支付体系,个人活期存款无法用于即时转账支付,因此未包含在M1中。而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发展,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无需取现可随时用于支付,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应将其计入M1。


关于纳入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称,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应纳入M1。从国际上看,主要经济体M1统计口径大都包含个人活期性质的存款及其他高流动性的支付工具。


一直以来,央行非常重视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变化对货币供应量口径进行调整。例如,M2已从包括流通中货币、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的口径逐步拓展,先后纳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等。


居民活期存款长期以来计入M2但不计入M1,这与我国历史上支付技术不发达,居民活期存款流动性较低有关,随着银行卡出现和移动支付发展,个人活期存款也成为流动性极强的支付工具,市场普遍认为有必要将其纳入M1统计。另外,近年来我国网络支付快速发展,非银支付机构备付金规模上升,在日常支付中已被广泛使用,事实上具有与活期存款相同的货币属性,不少专家也建议将其纳入M1。总的看,支付技术进步提高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效率,动态调整优化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是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

责编:杨喻程

校对:廖胜超